-
问
儿童强迫症能自愈吗
答
儿童强迫症是否能自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如果是暂时的心理压力、生活环境变化或者是特定阶段发展引起的,一般能自愈。如果是遗传、神经生物学因素或者是严重心理创伤造成,一般不能自愈,需要及时就医。 1、能:有些儿童的强迫症症状可能是由于暂时的心理压力、生活环境变化或特定阶段的发展问题引起的,如在考试期间、家庭环境突然变动时,孩子可能出现短暂的强迫行为或思维,是一种生理现象,会自行恢复,因此能自愈。 2、不能:如果儿童强迫症是由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或者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的,不及时改善,可能会导致病情持续加重,通常不能自愈。 日常,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强迫症的迹象。
2024-08-22
-
问
儿童恐惧症会变成精神病吗
答
儿童恐惧症通常不会变成精神病,患病后需要及时就医。 儿童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性障碍。而精神病通常是指严重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涉及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严重紊乱。儿童恐惧症通常不会变成精神病,因为儿童恐惧症主要是对特定的事物、场景等产生过度的恐惧反应,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异常是局限在特定的恐惧对象上。而精神病往往涉及更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思维混乱、情感失调和行为异常,且通常没有明确的特定恐惧对象。 对于患有儿童恐惧症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要批评或嘲笑孩子的恐惧行为。
2024-09-26
-
问
小儿口炎清颗粒主治什么
答
小儿口炎清颗粒指口炎清颗粒,口炎清颗粒主要可以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所引起的口腔炎症,但是用药时需要遵从医嘱。 其成分中的天冬、麦冬等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能改善阴虚火旺的状态。玄参能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对于因虚火上炎引发的口腔黏膜红肿、疼痛、溃疡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在使用口炎清颗粒时,需用开水冲服,以保证药物有效发挥作用。 用药期间,应让孩子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炎症。如果用药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2024-08-22
-
问
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用什么抗生素
答
像化脓性中耳炎,通常需要遵循医生指导选择阿奇霉素颗粒药物治疗,也可选择罗红霉素片等抗生素药物,小儿化脓性中耳炎多数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到医院通过听力学检查确诊,或者是进行血常规和细菌学检查确诊。平常尽量不要用脏手抓耳朵。
2020-08-11
-
问
儿童鼻窦炎治疗
答
儿童鼻窦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鼻腔冲洗、物理治疗等方法改善,建议家长带儿童及时就医。 1、药物治疗: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通窍鼻炎颗粒等药物治疗,能够减轻鼻窦炎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状。 2、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炎症,改善鼻腔通气。 3、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平时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儿童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2024-09-29
-
问
儿童中耳炎滴什么药水
答
儿童中耳炎滴妥布霉素滴耳液或洛美沙星滴耳液,能够起到消炎和止痛的作用。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比如酚甘油滴耳液。使用药物之前需要先询问专业的医生要量,根据医生指导使用。
2020-08-11
-
问
小儿鼻炎片吃多久有效
答
小儿鼻炎片大约7天~14天有效,具体时间因人而异,但是此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服用。 小儿鼻炎片通常包含多种中药成分,这些成分需要一定时间在体内发挥作用,逐步减轻鼻腔炎症,缓解鼻黏膜充血、肿胀,减少分泌物的产生。对于症状较轻、身体对药物反应较好的小儿,大约在7天~10天有效。对于病情较重或身体对药物反应较慢的孩子,起效的时间会有所延长,大约在10天~14天。 服用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疗程给小儿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
2024-08-22
-
问
小儿腺样体肥大症状
答
小儿腺样体肥大症状一般有鼻塞、打鼾、颌面发育异常。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去正规医院就诊。 1、鼻塞:腺样体肥大后,会阻塞鼻腔通道,导致空气流通不畅,从而引起鼻塞。患儿可能会因此感到呼吸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2、打鼾:随着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增加,气道阻塞也会加重。在睡眠时,由于气体无法顺利通过,导致局部黏膜振动,从而发出鼾声。长期打鼾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一步危害健康。 3、颌面发育异常:长期用口呼吸,由于气流对口腔和颌面部的影响,可能导致颌面发育异常,形成腺样体面容。这种面容特征包括上颌骨变长、上切牙突出、上唇肥厚等,严重影响患儿的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二手烟等有害环境中。
202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