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是怎么回事?
答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可能是遗传因素、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若病情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人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导致胆汁中胆固醇代谢异常,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家族中有胆囊疾病史的人,患胆囊壁胆固醇结晶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2、胆汁成分改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减少,导致胆固醇的溶解平衡被打破,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结晶。 3、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胆囊炎症、胆囊壁增厚、胆囊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使胆固醇有更多机会沉积并形成结晶。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是胆囊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平时应注意饮食均衡,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
2024-08-08
-
问
餐后胆囊是什么意思啊?
答
餐后胆囊的意思是在进食后胆囊的一种生理状态。若身体出现了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餐后胆囊是指在进食后,食物刺激胃肠道分泌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以帮助消化脂肪。引起餐后胆囊收缩的原因主要是进食后身体的消化需求。一般情况下,餐后胆囊本身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如果胆囊存在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在餐后胆囊收缩时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存在餐后胆囊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肥肉、炸鸡等,减少胆囊的负担。
2024-08-30
-
问
吃什么可以消除胆结石啊?
答
通常没有消除胆结石的食物和药物,胆结石患者可以吃核桃、苹果、消旋山莨菪碱片等食物和药物,胆结石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核桃:适量食用核桃可以防治胆结石,核桃含有亚油酸,其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患者排出胆汁,排出胆结石。 2、苹果:苹果可以促进胃肠道消化,有利于胆汁排出,可以缓解上述情况的发生。 3、消旋山莨菪碱片:遵医嘱服用消旋山莨菪碱片,可以改善因胆结石引发疼痛部位的痉挛情况。 饮食调整对胆结石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治疗,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多喝水。
2024-08-01
-
问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啊?
答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意思是指胆囊内出现了隆起性病变,需要进一步就医进行检查并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多为良性,一般在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这些病变通常表现为胆囊壁上向腔内突出的小赘生物,大小、形态和数量各异。其形成原因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固醇代谢紊乱等有关。 对于直径较小、无症状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采取定期复查B超的方式进行观察,比如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息肉直径较大,或者息肉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或者伴有明显的症状,如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胆囊的健康也非常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
2024-08-15
-
问
脾的作用?
答
脾主要参与免疫、造血和储血和消化等功能,如果脾出现问题,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建议立刻就医治疗。 1、免疫功能: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脾中的免疫细胞会被激活,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以对抗病原体的入侵。同时,脾还能够过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维持血液的清洁。 2、造血和储血功能:在胎儿时期,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脾在某些情况下仍具有造血功能,如在严重贫血或失血时,脾可以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此外,脾还具有储血功能,能够储存一定量的血液。 3、消化功能:脾主运化,即把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脾还能够调节胃肠的运动和分泌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脾的健康,避免腹部受到外力撞击,以免损伤脾,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024-09-23
-
问
y-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
答
y-谷氨酰转肽酶偏高一般是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肝癌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去医院查明原因后进行改善。 1、脂肪肝:当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形成脂肪肝时,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γ-谷氨酰转肽酶释放入血,使其水平升高。 2、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部分抗生素等,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引发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3、肝癌:肝癌细胞会破坏正常的肝组织,使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起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肝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和扩散,会挤压周围正常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破裂,酶释放到血液中。 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都需要积极的进行改善,以免不良反应持续加重,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2024-08-30
-
问
谷安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有什么?
答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可能由饮食因素、肝脏疾病、其他严重疾病等因素引起。当发现谷氨酰转肽酶偏高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进一步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并接受专业治疗。 1、饮食因素:长期过度食用高蛋白食物或补品,可能导致谷氨酰转肽酶一过性偏高。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后,一般可恢复正常。 2、肝脏疾病:如急性肝炎、脂肪肝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从而引起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保肝、抗病毒等。 3、其他严重疾病:如肾炎、肾积水、肾结核等肾脏疾病,以及某些妊娠相关疾病、乳腺癌、胰腺癌等,也可能导致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 患者应该严格戒烟戒酒,并注意清淡饮食和营养均衡,以免给身体增加负担。
2024-07-15
-
问
经常喝酒会导致谷安酰转肽酶偏高吗?
答
经常喝酒一般会导致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如果发现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长期大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酒精在肝脏中代谢,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导致肝细胞受损。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当肝细胞受损或胆管受到损伤时,谷氨酰转肽酶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导致其水平升高。此外,长期饮酒还可能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进一步加重谷氨酰转肽酶的升高。 患者需要立刻戒酒,减少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