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养生的五个穴位,各类疾病祛病穴位大全_好在医生

最养生的五个穴位,各类疾病祛病穴位大全
范愈燕

范愈燕

主任医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中医科

三级甲等

    穴位养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中医养生法,那你知道最养生的五个穴位都在哪里吗?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最养生的五个穴位。
    一、心脏保健按摩内关穴心脏是人体的动力之源,在生活中想要保护好身体的健康,对于心脏的保健就要重视起来,而在诸多的穴位之中保护心脏效果最好的穴位就是——内关穴,通过按摩内关穴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脏的健康!坚持按摩内关穴,对于心脏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对于预防心肌梗塞有着显着的效果!此外,按摩内关穴对于冠心病、心绞痛都有着缓解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想要保护好心脏,不妨多多地按摩一下内关穴,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护身体的健康,减少心脏疾病出现的几率!那么内关穴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呢?其实内关穴就在腕横纹向上三个手指宽的地方,位于掌长肌腱于挠侧屈腕肌腱之间!最养生的五个穴位
    二、延长寿命按摩足三里穴在生活中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有效地保护好身体健康,甚至可以有效地延长人们的寿命,而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若要安,三里常不干!”便表明了足三里穴对于人体的保健作用!因此在生活中多多的按摩足三里穴是可以有效保护健康的!按摩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体脾胃,通过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让气血旺盛,并能够增强人体中五脏六腑得更能,甚至还可以增加T淋巴细胞的转换率,可以说按摩这一个穴位,对于人体带来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在生活中要多多地按摩一下足三里穴哦!其实取穴足三里十分地简单,只要我们找到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侧便是足三里穴了,找到这个穴位每次轻轻按摩至有酸胀感即可有效地保护身体,甚至能够延长自己的寿命了,因此在生活中想要健康不妨多多的按摩足三里!
    三、按摩合谷穴人体的五官直面在人的面部,人的五官出现了任何的变化都会让热你十分的难堪,而合谷穴是一个可以有效解决这种尴尬的穴位,当人体出现了头疼、牙疼、乃至癌症晚期的疼痛都可以通过合谷穴来缓解!可以说合谷穴就是人体中天然的止痛药,在生活中人总是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疼痛,而这时按摩一下合谷穴,便可以有效地缓解,因此大家在出现疼痛时,一定要记着这个穴位哦!那么合谷穴要如何取穴呢?合谷取穴十分简单,只要按压虎口下陷的地方便是合谷穴了,所以合谷穴可以说是取穴最为简单的穴位之一!
    四、头颈问题按摩列缺穴人的头部以及颈部是最为重要的地方之一,这些地方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身体的健康遭受损害,因此在生活中想要保护好身体的健康,就要重视起头部以及颈部,因为头部以及颈部真的十分重要!那么在生活中列缺穴的要在什么地方寻找呢?其实寻找列缺穴十分的简单,想要寻找这个穴位,我们只要将两个虎口交叉,食指向下凹陷的地方就是列缺穴所在的地方,所以在生活中不时地时地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就可以有效地保护好身体的健康了!
    五、保护腰部按摩委中穴有着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效果,在生活中想要保护好身体的健康,不妨多多地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在生活中按摩委中穴可以有效地保护好腰部的健康,减少腰部出现疾病的几率!
    附赠:各类疾病祛病穴位大全
    一、发散风寒方风池、大椎、风门、后溪。手法:风池、大椎、风门用“烧山火”手法,不留针;后溪用“烧山火”手法,留针20~30分钟,使其产生热感发汗,以发散风寒、解表宣肺。主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发散风寒取风池,大椎风门与后溪。四穴皆用烧山火,遍体发热汗淋漓。
    二、透表肃肺方大椎、陶道、肺俞、合谷、列缺。手法:大椎、陶道、肺俞用鼠爪刺法,出血;合谷、列缺用透天凉法,使其产生凉感出汗;以疏散风热、透表肃肺。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透表肃肺取肺俞,大椎陶道挑血出,合谷列缺齐双用,透天凉法高热除。
    三、祛风活络方风池、地仓、人中、下关、四白、合谷。手法:患病在3天以内者,针双风池,用“烧山火”手法,使热感传到前额,出汗,不留针;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针健侧地仓沿皮透颊车;下关、四白、合谷用温散法,使其有温热感,留针15~20分钟,以祛风散寒、疏经活络;患病4天以后者,取以上穴位,用同样手法,针患侧,留针5~10分钟,以通调气血、温润经筋。主治:面瘫,口眼喎斜。祛风活络取风池,人中地仓下关施,四白合谷烧山火,纠正口喎莫延迟。
    四、祛风开窍法人中、承浆、百会、十宣。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承浆沿皮向下斜刺,百会向后沿皮斜刺,留针10~20分钟,十宣点刺出血,以祛风开窍、苏脑醒神。主治:中风昏迷,痰迷心窍,小儿惊风。祛风开窍取人中,以泪为度人苏醒,承浆百会十宣刺,中风昏厥有奇功。
    五、祛风化湿方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手法:内膝眼向梁丘斜刺,外膝眼向血海斜刺,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用“烧山火”手法,使膝关节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祛风化湿、散寒止痛、通利关节。主治:风寒湿痹,膝关节肿痛。祛风化湿阳陵泉,梁丘膝眼足三里,痛痹施以烧山火,通关利节愈有期。
    六、导痰开窍方旁廉泉、天突。手法:旁廉泉用导痰法,以左手拇食二指紧切左右旁廉泉,候至患者作呕时,用指切速刺法点刺左右旁廉泉,使其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即可将顽痰呕出;如不能呕出,再以左手拇指捏紧双侧旁廉泉,中指抠天突穴,即可将顽痰呕出。主治:中风闭证,小儿惊厥,麻疹出而复回,痰阻咽喉,不能吐出与咽下的险证。导痰开窍旁廉泉,捏紧速刺莫迟延,若是顽痰吐不出,急抠天突见奇功。
    七、通结催吐方中脘、幽门、内关。手法:中脘用催吐法,以左手中指紧按中脘穴,其他四指排开,按在左右两侧,让患者吞鼓腹中,右手持针向上刺,左手同时压按努力,随其唿吸向胸部反复推按、提插几次,使针感向上传导,令气上攻,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促其呕吐,迅速将针拔出。如仍不能呕吐,可用左手食中二指压按左右幽门穴,其他手指按在左右两侧,随其唿吸向胸部反复压按几次,候患者作呕时,点刺幽门穴,即可促其呕吐。主治:食物中毒,食停胃脘,欲吐不出的险证。通结催吐取中脘,吞鼓腹中幽门通,内关提插施关闭,胃脘食物呕吐空。
    八、泻热通便方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手法:大肠俞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及下肢,不留针;天枢、丰隆、足三里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及下肢,留针20~30分钟,以泻胃肠积热,通便止痛。主治:胃肠湿热,大便秘结。泻热通便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诸穴均施凉泻法,湿热便秘即可除。
    九、润肠通便方天枢、支沟、上巨虚、三阴交、照海。手法:天枢、支沟透间使、上巨虚,用凉泻法,使腹部有凉感;三阴交、照海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以清热养阴、润肠通便。主治:阴虚便秘,习惯性便秘。润肠通便上巨虚,支沟照海与天枢,三阴交穴明补泻,阴虚便秘即可除。
    十、泻热祛毒方大椎、身柱、灵台、筋缩、嵴中、命门、腰阳关、腰俞、膻中、玉堂。手法:以上穴位用鼠爪刺法出血,不留针,先刺发病开始部位,后刺病的尾端,俗称“截头断尾”,然后刺合谷,内关用凉泻法,留针20分钟,使凉感向肩部传导,以泻热祛毒、止痛消肿。主治:头项面部疖肿,带状疱疹。泻热祛毒腰阳关,大椎灵台膻中间,止痛消肿鼠爪刺,疮疖疱疹即可痊。
    十一、活血通经方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手法:气海、关元、气穴用补法,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使上下肢和小腹产生酸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理气活血、通经止痛。主治:经闭、月经不调。活血通经三阴交,气海气穴关元窍,合谷穴上分补泻,通调月经疗效高。
    十二、疏肝理气方膈俞、肝俞、膻中、期门、太冲。手法:膈俞、肝俞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胸部,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腹部和下肢,留针20~30分钟,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疏肝理气取肝俞,膈俞膻中期门通,平补平泻太冲穴,胸胁腹痛有奇功。
    十三、理气定喘方膻中、百劳、大椎、定喘、列缺。手法:膻中沿皮向下刺8分,百劳、大椎、定喘、列缺用金鸡啄米法,使其产生酸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宣肺化痰、理气定喘。主治:咳嗽哮喘,急慢性气管炎。理气定喘针膻中,百劳大椎定喘灵,宣肺化痰列缺穴,金鸡啄米喘咳平。
    十四、疏经镇痛方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手法:风池用温通法,使温热感传到前额,不留针;其他各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扶正祛邪、疏经镇痛。主治:头晕、头胀及各种头痛。疏经镇痛取百会,风池太阳及头维,合谷穴中明补泻,头痛针效疾如飞。
    十五、活血明目方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髎、肝俞、肾俞。手法:风池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底,肝俞用平补平泻法,肾俞用补法,不留针;内睛明、球后用压针缓进法,攒竹、瞳子髎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内,留针20~30分钟,以平肝补肾、活血明目。主治:青盲、暴盲、云雾移睛等眼病。活血明目内睛明,风池球后瞳子髎,攒竹肝俞肾俞穴,青盲暴盲疗效高。
    十六、开窍聪耳方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手法: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耳区,不留针;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用平补平泻法,使耳区和上肢有酸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疏经活络、开窍聪耳。主治:耳鸣耳聋。开窍聪耳头窍阴,风池百会与翳风,听宫支沟明补泻,耳鸣耳聋有奇功。
    十七、通鼻开窍方风池、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手法:风池用“烧山火”手法,使热感传到鼻腔或前额,不留针;上迎香点刺;上星、合谷、列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疏风活络、通利鼻窍。主治:鼻渊,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通鼻开窍上迎香,风池上星合谷当,列缺穴处明补泻,鼻塞鼻渊可安康。
    十八、顺气降逆方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手法:将针捋成弓形,弓背贴向喉咙,从天突向下压入1~1。5寸;膻中、冲门、内关、公孙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顺气降逆、通利咽喉。主治:逆气上冲,梅核气,咽喉异物感等。顺气降逆针天突,膻中冲门公孙穴,内关穴中明补泻,梅核逆气即可解。
    十九、豁痰利咽方风府、上廉泉、列缺、阳溪、三阴交、照海。手法:风府向下颏斜刺5分深左右,上廉泉向上直刺1寸左右,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舌根和咽喉传导,不留针;列缺向上斜刺,阳溪向太渊透刺,用泻法,使针感向上下传导;三阴交、照海用热补法,使针感上下传导,留针10~20分钟,以豁痰化湿、开窍利咽。主治:中风瘫痪,顺口流涎,吞咽困难,水米不下。豁痰利咽上廉泉,风府列缺阳溪边,三阴交与照海补,吞咽饮食不再难。
    二十、开窍解语方哑门、金津、玉液、合谷。手法:哑门向下颏斜刺,使针感传到舌根,不留针;金津、玉液用金钩钓鱼法,不留针;合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使针感向口腔传导,以疏通经络、开窍解语。

2021-04-12 15:09

推荐科普

/ popular science